從事醫療後有很深的體會,有時醫學技術已經無法轉變病患的命運,特別是因為中風,洗腎,呼吸衰竭和其他原因長期臥床的老年人。
不管如何努力,醫師已經無法讓病患回到家庭,家屬也常常因為病患預期壽命有限,也不太有意願改善病人的其他狀況,比如說是一個足部的慢性傷口。這在元望傷口中心所在的部立嘉義醫院,算是很常見的狀況。
凡事都有例外,阿廣醫師接到一床呼吸治療中心的會診,是一位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,加護病房護理師幫她的取個小名,叫阿雀。
阿雀的足底有一個不斷滲出惡臭的膿的傷口,這個傷口原來只是足跟一個小小的黑點,但是隨著時間慢慢變大、變軟,開始流出惡臭的膿水...
就算之後請外科醫師切開後,這種狀況持續惡化。
護理師就算辛苦的一天多次填塞換藥排膿,也是無法改善,搞得整個加護病房都是腐敗的氣味。
阿廣醫師評估後認為,這個主因可能是下肢循環不足以改善腐敗的傷口,病患因為全身不舒服,意識不清,不停的扭動身體,無法局部麻醉進行,因此要保留肢體,須要在合適的全身麻醉下進行血管整型術,之後才能清創排膿,進行重建。
而"學理"上,一位長期臥床的病人,高位截肢雖然令家屬更不忍心,卻是更合理的選項。
嘉義醫院加護病房的同仁也認真的開始麻醉前的評估,本來阿廣醫師心想:應該最後是由骨科截肢,或是維持原樣傷口照顧吧?
沒多久,麻醉科林醫師打電話告訴我,他和這位病患的兒子很熟,他會想辦法讓病患到心導管室麻醉,讓我能用最好的器械幫忙她改善足部血管。我忍不住好奇的問林醫師:「奇怪,你不是每天在開刀房裡面,怎麼會去認識加護病房的家屬呢?」
林醫師和我說:「其實這位家屬已經出現在加護病房外一整年了,上下班經過時都會和他打招呼,後來偶爾聊天,聊著聊著就變朋友了。」
林醫師還說:「看到這位家屬這麼用心的來陪伴已經長期臥床的媽媽,我自已都會覺得有點慚愧,沒有經常回家陪陪父母。」
當林醫師聽到我有這個念頭要幫他處理這個困難的病足,他決定要好好的幫這位阿雀女士。
為了專注處理阿雀的情況,同時避免對其他門診導管病患造成干擾,我們特地安排了這次導管手術在週五的最後一個時段。在林醫師細心的鎮靜下,原本扭動不安的阿雀逐漸進入平靜的睡眠狀態。令人欣慰的是,她的血壓和心跳保持穩定,這讓導管室的同仁們能夠安心地準備手術,確保整個過程順利進行。
血管攝影發現,阿雀在膝蓋下的血管阻塞萎縮...
算是個高難度的病患。在這麼好的手術準備下,阿廣與導管室同仁發揮120%絕好調,往傷口流去的血管被打通了。
打通血管之後,我們把足底的空腔打開,腐敗的肌腱切除。
再利用有限的資源,組裝成"自製負壓吸引裝置"。
時間過了幾週,很神奇的是,阿雀的腳慢慢癒合了,不用再忍受痛苦與惡臭。
有一天經過阿雀的病床,看她比第一次碰面平靜許多,心中閃過一個念頭:我應該要把這段故事記下來。
人世間的無常使人傷心絕望,但總是有辦法在某個"腳"落,持續向善、減少病苦。我與病患的兒子,及此事的關鍵貴人:麻醉科靖軒醫師,一起合照,紀念這段特別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