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黃醫師所在的嘉義長庚醫院,添加了新的強力武器:混合手術室及術中影像導引系統。不過在門診時,還是有很多患者不清楚這個新手術室和原來的手術室有什麼不同,接下來就讓黃耀廣醫師詳細為大家介紹這項新設備!
這個故事可能要從2000年說起,當時的外科醫師訓練,重點是以外科暴露出好的位置(Surgical Exposure),切割(Excision)然後以縫合重建(Reconstruction)。隨著時代進步,外科醫師除了手術困難度增加,更有提高手術品質的要求。
比如說一開始做化療用人工血管,都是手術完成後,到病房再用胸部X ray確定管路位置。不過時常有管路往頭部跑(誤入右頸靜脈或頭臂靜脈),造成各種併發症,而需要再次手術。
解決的辦法一開始是請放射師推著「移動式X光透視機」進入手術室,照相後再洗出來確定。這樣的缺點是要花非常久的時間,而且一旦發現有問題,也沒辦法在透視(Fluorescence monitor)下調整。
後來進步一點,在開刀房中配有「活動式C型手臂透視機」(Mobile C arm),可以在手術室中看到管路在病患身體是否有到達正確的位置。就算有一點點小誤差,也可以即時調整回來。化療用人工血管的病患,也因此減少了手術一天後要再次手術的機率。
此時的外科醫師,特別是處理動脈/靜脈病變的「血管外科醫師」,發現「血管造影 Angiogram」可以讓他們的工作做得更快更好。一開始血管外科醫師是在 Fluorescence monitor (活動式C型手臂透視機)下進行,血管外科醫師總算不用打開所有的血管,只要在手術中就可以看到血管的型態!
相較於當時較早發展的心導管和放射介入科來說,血管外科當時的起步比較晚,設備也是最「陽春」。
不過血管外科也有個特長,以洗腎廔管來說,血管外科從「建立」、「故障排除」(感染/阻塞/手指缺血等)、還有平時追蹤維護,有較全面的理解。因此後來居上,成為洗腎通路維護的主流。
還記得在2002年時在林口長庚和血管外科宗師學習時,當時剛好在開刀房,用最陽春的(活動式C型手臂透視機)和各種簡陋的器械進行手術房內的血管造影。以現在的治療水平看來有點克難,影像也沒有很清楚。然而對外科醫師來說,卻是耳目一新。
舉例來說,以往「足部缺血」,只能依靠術中探查,像抽籤一樣,翻到好的血管就能順利完成手術。如果不幸找了幾個地方血管都是「實心」,沒地方可以重建,手術只能失敗。
當時利用稍微高級一點的透視機(附帶去除背影),用血管攝影在開刀房中「看到」有機會重建的血管,再切開傷口去把血管分出後重建,得到了更好的效果。
延伸閱讀:術中血管攝影的古董文
之後血管外科醫師對於血管病治療,也朝向越來越微創的方式。隨著技術的精進,舊的設備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血管外科的需要。最近黃醫師主要工作地點:嘉義長庚醫院,終於引入「混合手術室」,讓我們的工作變得順利有效率。
混合手術室(Hybrid Operating Room,簡稱Hybrid OR)與一般手術室在設備和功能上有一些不同之處:
混合手術室通常配備高級影像設備,如C臂X射線機、CT掃描儀或者MRI設備。這些設備能夠提供實時的影像引導,幫助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更準確地定位目標區域,進行介入性操作。
混合手術室通常也配備一系列的手術設備,可以進行介入性手術和傳統手術。這些設備可能包括血管介入治療設備、微創手術設備等。這使得醫生能夠在同一個空間內進行多種類型的手術或治療。
混合手術室的手術台通常具有多功能性,可以支持不同類型的手術和影像設備的使用,特別是減少不必要的金屬物品,以免影響成影設備。手術台可能具有移動性,也可以適應不同類型手術的需要。
混合手術室通常具有更嚴格的環境控制,以確保手術環境的無菌和安全。這可能包括更高級的空氣過濾系統、更嚴格的溫濕度控制等。
混合手術室通常需要跨學科的團隊合作,包括介入放射科醫生、外科醫生、麻醉醫生等,以確保手術的成功進行。
總的來說,混合手術室相比一般手術室擁有更多的先進設備和功能,能夠支持更複雜、更多樣化的手術和治療過程。之後再與各位好友分享這陣子碰到的有趣例子。